首页|杭网原创|房产|汽车|图库|宽频|娱乐|旅游|数码|家居|公交|时尚休闲|消费头条|新闻|论坛
  • 新闻热线: 0571-85053790
  • 传真:0571-85055071
  • 合作邮箱: 1975330339@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 杭网娱乐 > 文化新闻
王旭烽新著《杭州传》首发 一部写给家乡的情书
发布时间:2023-05-05 10:25:21 星期五   浙江日报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杭州西湖游客量居全国景区首位的新闻冲上热搜。人潮涌动的热闹之下,人们不免好奇:为什么“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在2200多年的漫长历史里,杭州有着不同的面孔。它是白居易诗中“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也是马可·波罗笔下“最美丽华贵之天城”……今日,著名作家王旭烽用48万字的《杭州传》为家乡立传。

5月3日,“丝路百城传”之《杭州传》新书在杭州举行首发仪式。豆瓣上,早已有不少用户为这本书打上“想看”的标签。大家都想看看,一座历经风云跌宕的千古名城如何被画像?为城市立传,又能为城市本身带来什么?

写出“纸上的杭州”

“没有人比王旭烽更适合写《杭州传》。”现在回看,正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丝路百城传”丛书编委会常务副主任陆彩荣脑海里蹦出的念头,成为王旭烽和《杭州传》缘分的开端。

2017年,中国外文局启动实施“丝路百城传”大型城市传记项目,要为100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内外名城写传记。这是世界第一套大型城市传记丛书。

为城市立传,意味着要在几十万字的书里浓缩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来城市发展的精髓,还要写出神韵、气度和可读性,难度极大。寻找最合适的作者,是陆彩荣和同事们过去六年最为艰巨的任务。

“丝路百城传”项目已出版的33本作品中,不乏本土作家写家乡的身影。上海作家叶辛把自己大半辈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看到的写成了《上海传》。《湖州传》的作者张加强,在湖州生活40余年,收集阅读500余万字的资料,带着情感的写作,让湖州历史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机……对家乡的情感和长期深入的洞察、思考,是本土作家打通城市传记脉络的天然密匙。

在这一点上,从小居住在杭州西湖畔、岳飞故居隔壁的王旭烽也不遑多让。过去几十年里,她用多部文学作品和独特笔力构建起“文化西湖”。不论是《茶人三部曲》《西湖十景》,还是《望江南》《走读西湖》等,都是杭州市民耳熟能详的以杭州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王旭烽也从不掩饰自己对这片湖山浃髓沦肌的热爱,笑称自己可能是写杭州最多的作家。年轻时,对杭州的风土习俗如数家珍的她就曾立下目标,要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一样,写出一个“纸上的杭州”。如今,每每谈及杭州,王旭烽依然深情款款:“杭州是写不尽的,她是一个整理思想、创造美的天堂,我想要终身写她。”

“写不尽”的背后,也藏着王旭烽的心愿:通过自己的笔,将杭州的美延伸至更为广阔的空间。她始终认为,杭州作为古都,是中国文化符号的重要承载之地。几乎每个中国人均知其名闻其美,但未见得所有人真正通晓其史,深解其韵。它的迷人、深邃、悲怆与喜悦,尚有显现、深挖、诠释和提升的空间。

这份对家乡的感情,最终形成了这部风格独特的《杭州传》:没有过多关注杭州在中华大格局坐标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定位,而是选择以历史长河为头尾,朝代顺序为章节,重大事件为契机,重要人物为抓手,尽量以简洁易懂的文字叙写出杭州的古往今来。

仿佛叙述亲人故事般的热情和熟络,《杭州传》就像王旭烽写给家乡的一部“情书”。翻开书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和“琴棋书画”的文化味融合的杭州之美,随着文字扑面而来。

挖掘城市的品格

近十年里,一股为城市立传的写作热潮不断兴起。

2016年,英国传记作家、小说家和评论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引入国内;2017年启动的“丝路百城传”迄今已完成33部国内外城市传记;近年来,广东也策划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传记系列丛书”……

这些通常采用“历史+文学”写法的城市传记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常常也被视作一种新文体的探索。

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历朝历代的文坛,就会发现:流行仿佛是一种轮回。千年前,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东京梦华录》就已创作完成,长达十卷。类似笔记体记录城市风貌的著作还有《梦粱录》《武林旧事》《唐两京城坊考》《洛阳名园记》等多部。

在王旭烽看来,记录历史不仅承担着让后人记住的作用,更有传承优秀传统的功能,城市传记的传统就来源于此。

但千年后的作者,已不满足于创作仅承担记录史实作用的城市传记。他们努力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梳理寻找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因、精神内核,引领读者在快速变化中,重新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城市。

《杭州传》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解剖了杭州如何从一个大海湾到山中小县、江干大郡、王朝首都,最终发展为今天的省会城市、宜居的“人间天堂”。

利用历史专业的优势和常年进行文学创作的敏感,王旭烽在史料中剥茧抽丝。“现在大家都说杭州很美,是‘人间天堂’。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并非一夕造就,而是在城市发展之初就根植在了这片土地的基因里。”

王旭烽边说边翻开了书中相应章节:从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开始,人们就会坐在小河边雕琢一块玉璧;到了东汉、唐朝,哪怕由于环境恶劣,钱塘江潮水不断涌上陆地,执政者不得不在西湖修筑堤坝时,也会把治理和审美结合在一起——他们在堤坝上种下了柳树、桃树,美在自然而然中就发生了。

杭州城市发展中始终体现着勇敢的精神内核,也是王旭烽希望传递的杭州形象之一。“一个太美的城市总让人觉得她似乎不能承担美以外的其他重要功能。但实际上,杭州还有于谦、秋瑾、张苍水、章太炎等英雄人物,是一座柔中充满坚韧的城市。”王旭烽说,城市传记里的城市形象是有个性、情感和明晰面貌的,这也正是它们的迷人之处。

对外交流的窗口

承载着丰厚文化与知识的书籍也是一扇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窗口。

新书首发仪式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杭州传》英文版正在快马加鞭翻译中,即将于近期出版。

“丝路百城传”从立项开始,就是一个国际性项目,身负推动城市文化的国际传播重要使命。已出版的33本城市传记中,已有3部被编为中文繁体图书、19部译成英文、俄文、哈萨克斯坦文等外文,面向全球发布。但没有一部城市传记的外文版翻译工作像《杭州传》这样紧凑。

“9月,杭州就要举办亚运会,会有很多国外的运动员、记者来到杭州。我很希望他们在了解杭州的风景、美食等城市外观时,也可以通过《杭州传》读懂一座城市的精神,甚至触摸到它的基因和密码。”在王旭烽的设想中,通过浓缩后的48万字,大家会发现,这座江南名城其实一直在用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

《杭州传》里也有不少相关故事印证这一点。例如,灵隐寺的前身就是印度高僧慧理东晋咸和年间在杭州开设的道场;五代十国时期,杭州所在的吴越国,面向日本、朝鲜半岛,甚至俄罗斯一带开展贸易往来;两宋时期,杭州设立的市舶司更是中原王朝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窗口等。

实际上,良好的溢出效应已在“丝路百城传”的其他城市传记中显现,并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对“丝路百城传”项目高度认可,正式发函请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支持“丝路百城传”项目。阿根廷前驻华大使盖铁戈高度赞赏,“中国的‘丝路百城传’丛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文化项目”……

作为杭州对外交流的一扇新窗口,《杭州传》能否让世界更好读懂杭州,让杭州更好走向世界?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纪驭亚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纪驭亚    编辑:钟一鸣